阅读历史 |

第370章 名将来投(1 / 2)

加入书签

尽管谭无名派遣李来亨和范建同时攻城,但湘军在武昌的进攻并不顺利。

在佟养和的组织下,武昌城的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守城严密,没有给湘军很好的攻城机会。

谭无名看到湘军的伤亡不小,但连续几天的进攻都被清军打退,没有打开任何一个城池缺口。

于是,谭无名决定让湘军先休整两天,不再冒然行动,只吩咐部队做好夜间巡逻,保持充足的休息。

当然,武昌城内的清军也如此,他们并没有出城袭击的意图。

因为他们自己的伤亡也很大,只专注于城内的布防工作。

双方一时陷入僵持状态。

然而,对谭无名来说,好消息是,兵器局最新制造的东风大炮即将到达,并且将拥有更强大的射程和威力。

谭无名潜意识中并不想通过牺牲士兵生命来攻城,他信心满满地期待东风大炮的到来,相信有了这个大炮,攻城将变得会顺利一些。

他也没意识到自己在军事上,竟然开始依赖火枪和火炮来,这让他有些惊讶。

第二天的下午休整期间,谭无名接到亲兵的报告,说东风大炮已经运抵。

他带着亲兵赶去时,发现堵胤锡、高一功、高夫人和张熙宦等人都已经在场。

李来亨已是焦头烂额,正在寻求他们的作战意见。

军事委员会的几位成员得知攻打武昌城受阻后,趁运送东风大炮的机会,一起跟着赶了过来,希望能提供帮助。

堵胤锡、高一功、高夫人和张熙宦见到谭无名,立刻行礼问候:“主公好!”

谭无名走上前笑着问道:“欢迎各位的到来,你们有什么好的攻城建议?”

堵胤锡之前已经向李来亨了解了攻城的情况,他们知道武昌城会坚守待援,毕竟武昌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不容忽视,清廷应该不会坐视不理。

堵胤锡摇了摇头,暂时没有新的想法。

大家坐下来,开始交流攻城的意见。

但目前看来,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也没有特别好的建议。

毕竟,除了强攻之外似乎别无他法,只要能够顺利攻入城内,就能瓦解清军的军心,从而顺利夺取武昌城!

经过两天的休整,第三天早上,谭无名亲自率领亲兵出现在武昌城下。

趁着武昌城内清军的疲惫,谭无名利用东风大炮发动了两次猛攻,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尽管起初击溃了守军,但他们很快恢复了反击,双方都遭受了数百人的伤亡。

看来武昌城真是个硬骨头,再次强攻也没有意义。

谭无名意识到时间非常宝贵,也知道拖延下去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他变得更加谨慎,在没有更好的策略之前,决定暂停任何进攻。

战局就这样僵持了两天。

这一天,谭无名和众将领正在军营大帐内开会讨论攻城事宜。

突然,一个士兵匆匆跑进大帐,跪地行礼道:“启禀湘王,门外有一支义军前来投靠湘军。"

谭无名叫来银文礼,说道:”文礼,你去看看,先了解一下这支义军的战斗力如何。"

他又对谭忠闻说道:“记得好好安排一下,让来投的义军得到妥善安置。"

银文礼和谭忠闻抱拳道:"遵命!"

说完,他们离开了军营大帐。

湘军在征讨清军的过程中名声赫赫,因此不时会有当地的抗清义军前来投靠。

谭无名会根据义军的实际情况,将他们编入湘军的不同军队中。

这已经是武昌之后,前来投靠的第五支义军了。

没过多久,银文礼匆匆返回,大声说道:"主公,好消息!这次前来投靠的义军有近两千人!"

谭无名高兴地说道:"这么多人?"

众人听了也非常惊喜,看来抗清是大势所趋。

通常情况下,来投靠的义军最多只有百余人,上千人的情况非常罕见。

想到这,谭无名问道:"这支义军是从哪里来的?"

一支有这么多人的义军,当地肯定会有一些知名度。

银文礼回答道:“他们来自湖北夔东,是之前大顺军的一些余部。听说湘军正在攻打武昌城,便下山来希望能为湘军助一臂之力!"

"难道是历史上的夔东十三家的人?”谭无名心里暗自想道。

尽管现在没有夔东十三家的存在,但大顺军的一部分人,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杀,藏身在夔东抗清。

历史上,由于抗清不断受挫,忠贞营的将士在李来亨和高太后的带领下,从广西退回到夔东。他们与大顺军的旧部及其他抗清势力联合,在夔东地区坚持抗清二十余年,成为中原大陆上最后的抗清据点。

谭无名因为穿越到这个时代,改变了抗清的历史发展,所以他也并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