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4章 兵临岳州(1 / 2)

加入书签

"王爷,军情已经通知湖广总督佟养和了吗?"沈永忠的胞弟沈永明问道。

"我们已经第一时间通知佟养和请求援兵,但是暂时还没有得到回复。可能没什么指望,武昌只有两万清军,他们自己的守卫都不够人数。"沈永忠无奈地说道。

"王爷,岳州城墙坚固,而且有朝廷运来的火炮支持,我们不必惧怕湘军!"手下大将周全斌大喇喇说道。

"但是湘军同样也有大量的火炮,我们最担心的是围城时间过长,却没有人来支援。"沈珺补充道。

沈永明犹豫了片刻,说道:"王爷,无论留下还是撤退,都是两难选择。但为了京城的家人,我们不得不冒险一试,寻找时机与湘军决一死战!"

他很了解他兄弟沈永忠的性格,讲究谨小慎微。但是,为了京城的家人,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王爷,请放心!我们一定会死守岳州城,绝不让湘军肆意妄为!"大将周全斌一脸豪气地说道。

沈永忠默然片刻后,缓缓点了点头。他虽然内心仍有犹豫不定,但面对手下将领的忠诚,他必须做出一定的表态。

"好,我们死守岳州城,绝不容忍湘军嚣张跋扈!"

他厉声说道,心中暗自决定,一切都要以岳州城的安全为重,必要时甚至要和湘军全力拼杀。

……

岳州,一个被山水环绕的重镇,坐落在湖南省东北部。

它位于湘江与长江交汇处,这里北临长江,南纳湘江,东依洞庭湖,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形胜之地。

初春时节,湘江水面平缓,一片烟雾弥漫。

虽然三月的天气仍带着凉意,岳州两岸却显得寂静而凄美。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给这个宁静的景色增添了一丝生动。

谭无名站在船头上,凝视着湘江对岸的风景,他的战船正快速行驶在湘江上。

看着如此景色,他忍不住喃喃念起了前世时主席的那句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站在他后面的高楚晴,用奇怪的眼神望着谭无名。她也记不清了,每次坐在船上,都能见到谭无名那专注的眼神,还时不时念上几首从未听过的诗。

“不过为什么说寒秋?现在不是三月吗?”高楚晴越想越奇怪。

从临湘到岳州,顺着湘江北上,船速极快。湘江一路向北流淌,至岳州府的湘阴县,最终注入了长江水系的洞庭湖。

约有两万人的船队,数以百计的大小船只行驶在江面上,硕大的战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

衡州造船厂的战船还未完工,包括谭无名所乘坐的“临湘号”在内,都还在建造中。因此,在这次战争中,湘军临时征用了衡州至潭州一带大量的民用船只。

除了谢林和张山的骑兵队伍,其余的军队都是乘坐着船只直抵岳州城外。

临湘离岳州并不遥远,船队出发后不过半日,便抵达了岳州地界。

此时,岳州城内已然知晓湘军的到来,沈永忠和他的将领们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战略,筹划如何应对湘军的猛攻。

“见过湘王!”谭无名的战船刚停靠在岳州城外的一个渡口上,便有士兵上前汇报军情。

这个渡口已经被湘一军占领,船队开始依次停靠岸边。

湘军开始扎营,在岳州城南的安营地扎起了寨子。

士兵们和工匠们一起动手,挖掘沟渠,砌筑墙壁,搭建帐篷。

现在张铁正的湘一军正在收复岳州周边的县城,各地清军已经溃不成军,只能统一逃进岳州城中。

对于从临湘而来的湘军,续顺公沈永忠完全没有心思在野外与湘军交战。

临湘离岳州实在太近了,他担心在野外遭遇到狙击,一不小心就会无法回到城中。因此,他决定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城内,准备据城而守。

黄昏时分,谭无名带着谢林、张山等将士,站在一个缓坡上,俯瞰着十几里外的岳州城。

岳州位于洞庭湖旁边,城外的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而城墙后面,则是广阔浩渺的洞庭湖,如果要进行强攻,将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拿下。

湘军建造营地的速度非常迅猛,不一会儿,营帐和塔楼就林立了起来。

“主公,为何不直接进攻?”范建在大营中向谭无名询问,对于他的做法有些不解。

“哦,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谭无名环视众将领。

李来亨站在一旁,微笑着没有说话。

“在战争中,先考虑打败后的结果,而不是胜利。”谭无名笑道,“无论面对何种战局,安营扎寨都是需要提前做好。

战争变化莫测,这种以守为攻的策略,早已深入谭无名的血液中。

“现在营地已经坚固了,明天我们就列阵攻城。”谭无名下令道。

“遵命!”众将领齐声应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