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4章 三人更像一家人(1 / 2)

加入书签

慢慢地,两个人养成了习惯,陆海燕管理水果店,陈维可管理库房。

至于服装店,董晓丹提了叶艺文做店长,一个月加了五块钱,叶艺文感激涕零,自是尽心尽力,起早贪黑。

董晓丹省心了很多,如果有空,每天晚上对一下账单。

如果没空,就一周核对一次。

平日里,陈维可有空闲的时候,就会核对库房的货,基本上没有大的出入。

因为这边是高校区,人流量大,这年月衣服式样不多,不像后世那么讲究,怕撞衫之类的。

大家只要看着合适就会买。

虽然很多人很节省,有衣服穿就不会买新的。

但还是会有一部分人,看到合适的就会买。

其他人就不说了,董晓丹宿舍里几个人,尤其是叶星珺、宁文琪,她们就是本市的,家境还行,看到合适的衣服,不但给自己,连家人的衣服按季节都囤了两套。

毛天琳和徐秋霞则给她们的孩子按大小,囤了七八件背心。

她们俩的爱人和孩子现在也都到了省城工作生活。

毛天琳的爱人也考上了省城的大学,两人的孩子交给家里老人带着,它们夫妻本都是回城知青,家境虽不是说有多好,但是都是上班族,生活应该还过得去。

他们夫妻虽然都在读大学,但读大学没有学费,也不要寄宿费,国家还贴补伙食费,负担倒是不重。

给孩子大人添点性价比高的衣服,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徐秋霞的爱人虽没有考上大学,但按现在的知青政策也回了城,现在也已经安排了工作,总的来说,经济条件还相对好一些。

董晓丹跟她们在同一个宿舍,看到她们在整理着抢到的衣服,为她们的“壮举”而惊讶。

“你们这是担心以后工厂不生产衣服了么?”一下子囤那么多,不担心过时吗?

不过,小孩子的衣服也没啥过时不过时的。

“以后不一定有这么优惠。”徐秋霞说,“其实我做了两手打算,如果我邻居亲戚朋友想要,可以匀给他们一些,如果他们不要,我就留着给我孩子穿。”

既然她们这么给力,董晓丹也不能啥表示也没有。

于是给宿舍里她们这几个人,一人送了两块手帕,一洗一换用。

买当季的衣服,还是有手帕可以送的。

但买促销的衣服,是没有这一福利。因为利润本就低,完全是靠量取胜。

但同宿舍的,这点优惠还是有的。

至于价格么,也只能这样,否则,你的同学来,她的亲戚来,就要乱套了,回头核算也搞不清。

只能多给些赠品。

好在手帕是易耗品,这年月,谁的口袋里没有一方手帕呢?

至于直接送一件衣服,董晓丹也不是没有考虑过。

但目前自己还处在创业初级阶段,而且这些衣服利润也不高,最最主要的,一件衣服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算,同等的衣服送出去一件,也要卖出去五件才不会亏,而且自己还有房租费和员工工资,都算进去的话,至少要卖出六件衣服才能送一件。

而且,我这么辛苦为谁?难不成纯粹为了学习雷锋做好事?

赚钱肯定是第一位,而且,董晓丹打算靠这一波清货,做一把广告,以后就会有带来更多的客源。

因为多租了两间屋做库房,陈维可和陆海燕为了方便,干脆就在库房里铺了张床,这样两人就不用天天来回奔波了。

早上,董晓丹拿个小锅,买了稀饭、烧饼、油条送过来,三个人一起吃早饭。

至于午饭,董晓丹给他们买了饭菜票,让他们自己去食堂解决。

晚上呢,还是三个人一起用餐。

期间,董晓丹咨询了姚主任,说学校目前没有禁止外来人员到食堂就餐,那既然没有禁止,那就是可以的了。

自己做饭也不方便,也不值得再购置炊具。

而且,如果你自己烧得香喷喷,你是招呼员工共餐呢?还是自顾自地大快朵颐?

还不如都到食堂用餐。

那几个本地员工,他们可以在家里用餐。

至于陈萍,有她姐姐陈红安排呢。

这样一来,董晓丹和公婆三人,倒是基本上天天能在一起,而陈朝阳倒像是个外人。

关键是,周末陈朝阳回家的时候,三个人还没回来。

好不容易盼了一星期,结果一大早,三人又要出发。

没办法,谁让周日生意更好呢?

“那以后我们连周末一家人在一起的机会都没有了?”至于白天四个人都在店里做生意,那不叫相聚,忙得都没时间说话,更没时间交流感情,那生活多没意思?

陈朝阳感到万分委屈。

“有,怎么没有?我们现在不是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