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 风波不平(上)(1 / 2)

加入书签

寒冬匆匆而过,初春新芽露出了头。不知不觉中整个二月就过去了,似乎是一夜之间,如附骨之蛆般的寒冷被彻底赶走。风渐渐的柔和起来,温度慢慢上升了。

今日没有早朝,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皇帝带领着规模浩大的文武百官前往镇宝山祭祀,街道上百姓一个个都伸长脖子想看看达官权贵,沾沾财气。离得远的百姓也只得默默安慰自己,又不是三头六臂有什么好看的?

无论大小官员皆到场,他们或年轻英俊,或年迈稳重,但都充满着权力和威严。他们的脸上带着庄重而严肃的表情,交谈时常常咬文嚼字整齐地排成两行,唯独少了一位。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为什么没见到岳将军啊?”一石激起千层浪。

“是啊!一路来都没见到啊。”

“喂!是不是你们没看见啊!”

“这真是奇怪了!”

走在前面的官员听到百姓的闲言碎语也没有多管,大人物自是心知肚明。这位北伐打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回到临安接受安排,皇帝陛下亲自设宴款待,然而却在宴席上挂印辞官而去,从此岳武穆交出兵权成了一介草民。

百姓心里犯嘀咕的同时,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官场小人物,也并不知道这些事情。

赵构在队伍最前面,左边是当朝宰相秦木云,右边是钦天监管理人叶洪笑,裴庆在这两人身后默默跟随。

叶洪笑因为今天没有早朝,现在去上对着裴庆笑问道:“裴老哥,昨个没休息好!”

裴庆面露苦色摆了摆手回到:“昨晚贪了几杯,不打紧不打紧。”

秦木云回过头来瞥了一眼,继续前进。

队伍的另外一边,与秦木云所带领的队伍形成截然不同的两道风景,文臣一列,武将一列;本该岳武穆带头的,现在改成了韩林堡,身后的诸位将军譬如:与岳将军一同北伐的王贵、马上又要调配边关的刘启、西域经略使李辰、年轻副将王坚。这一列人均八尺大个,眉宇间透露出一丝肃杀的英气,不过好似面色都十分难看。

岳武穆将军在北方胜利之际,却接到了秦木云发来的十二道紧急调军令。不得不班师回朝,庙堂上下发通告岳将军是凯旋归来,百姓皆大欢喜,这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同为武将的诸位将军。

作为北伐后援的李辰听到百姓议论后用他那仅剩一只的眼睛死死盯着队伍最前的秦木云,悄声骂到:“狗贼,十年北伐功亏一篑,把岳将军逼走,今天还有脸祭天!我呸!”

愤怒的经略使狠狠啐了一口。

刘启见状用手肘顶了顶李辰面露严肃,示意不要再说了。刘启北伐战争中跟随过岳将军,攻城掠地,如今岳将军辞官而去,自己也要调配北线,此去不知何时归来。美其名曰镇守边关,接手北伐攻下来的城池,实在是要将他“流放”边军削弱岳家军的势力。

王贵似乎被两人的动作逗笑,即便跟军功旗鼓相当的韩林堡也没有这般想说话的兴致,却对着李辰说道:“李将军,别忘了北伐的将士为何而死,赵家的江山需要敢死的士兵,更要服从命令的将军。”

李辰似是被这王贵一番言语逗笑了,不管不顾回到:“别人说这种冠冕堂皇的言语,我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王老头放的什么屁。”

北伐战争末,王贵在接到班师回朝的消息后是第一批回城的。正是因为他的带头下,襄樊城人走城空,岳将军没有补给,导致了孤立无援的局面。

王贵转过身来:“食君之禄,自然要为君分忧,圣上一声令下,我等自然要遵从。”

李辰眼里露出凶光:“这就是你,抛下袍泽的理由吗?”

王贵丝毫不慌:“听命上天,皇命难违,圣上就是天,独眼儿,你要逆天不成?”

两人如同红了眼的两只公鸡一般对峙着。

“好了!”

眼瞅着动静闹得越来越大,领头的韩林堡呵斥一声。

“要吵回去吵去,今天是祭天的日子,都老实点,否则别怪我翻脸。”

韩林堡出口两人只得悻悻作罢。

李辰看了看一旁的副将王坚,问道:“老王,你站哪边?”

王坚依旧面色如常,目视前方。

李辰见吃了瘪,缩回脖子自言自语:“还是那么冷。”

武将那一块终于安静下来了,裴庆耳朵尖听到言语辱骂陷入沉思,岳将军在回来之后便被罢了兵权,如今在庙堂辞官而去,虽然看似手中无刀无剑,但对于上位来讲,迫害他却易如反掌。近来大理寺又动作不断,回去时还是找岳将军聊聊吧。

祭天,是告诉祖宗,你们留下的江山不肖子孙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多少?少了多少?一代朝堂一代臣,江山社稷尽在掌握中。

——————

礼毕,裴庆匆匆来到岳将军的府邸上,找到岳武穆。

两人来到桌前坐下,裴庆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