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年底分红(1 / 2)

加入书签

学校放寒假,高峰快速搞定作业,然后每天钓鱼。

许红豆和许红米,再次被她们的父母送到高家湾。

高峰跟许红米的关系一般,但他跟许红豆的关系越来越好。

上学的时候,他们是同班同桌,放假的时候,又在一起钓鱼。

钓鱼十几天,就到腊月二十五了。

早上八点,高德使用村里的喇叭,召集村民开会。

“村里的渔具厂,税后净利润还有一千六百多万,马上过年了,村里决定拿出一千五百万分红,剩下的一百多万,中午和晚上聚餐,余下的留在厂里。”

“分红一千五百万?这么多钱?”

“还好有高家老三,不然的话,哪有高家湾渔具厂?”

占股百分之十的高峰,分到一百五十万。

村里两百三十六户,每户到手五万七千两百零三块钱。

被推到台上讲话的高峰,说了说建房、建厂、看病、读书的事。

五万多块钱,可以建一栋新房了,如果房子建得到处都是,不利于今后建厂。

以后村里的人,读书看病的费用,全部由渔具厂承担,不但能减轻村民的负担,还能增强村民对渔具厂的归属感。

在三线城市赚到十万块钱,就会被人盯上,在二线城市赚到一百万,就会被人盯上,在一线城市赚到一千万,同样会被人盯上。

如今还是九十年代末,一百多万龙币,算得上一笔巨款。

赚的钱越多就越危险,拉着全村一起建厂,赚个几亿龙币,都能稳如泰山。

一群人前往镇上的银行分钱交税,之后购买各种食材。

中午十二点,一千多个村民,欢声笑语的吃着大餐。

“还是你那孙子厉害,要不是他,我们还是穷人。”

“明年肯定能分更多的钱,每户至少十五万。”

“大半年时间,每户分了五万多,一整年时间,肯定更多。”

“渔具厂的订单,一次次增加,明年都用不着出去了。”

“在村里就把钱挣了,以前想都不敢想。”

“人均月工资六百多,每户分红五万七千多,都快赶上十年的工资了。”

“等明年赚到钱了,把村里到镇上的路修一下。”

“路是该修了,又窄又烂,修成两车道?”

“修三车道吧,以后都要买车,两车道有些窄。”

九岁的高峰,带着全村致富,难免备受瞩目。

有大人喊高峰喝酒,村里年龄跟他差不多的人,看着他的时候,神情羡慕嫉妒佩服。

正月初六,村里再次开会,选了一片土地,用于今后建房。

高峰分到的钱,全部给了父母,家里买了一辆皮卡车。

村里不少村民,都打算建造自己的新房。

渔具厂的效益越来越好,读书看病都由渔具厂承担,建房把钱用完了,还能在渔具厂预支。

每户每年可以在渔具厂预支一万块钱,年底分红的时候扣除。

花钱雇人做了别墅的设计图,家人各自提了些建议,随后定下设计图。

办了建房手续,家里开始建造新房。

等新房建好,按照村里的协议,旧房子就得拆除。

村里选出来的建房区域,通过土地置换,变成村里的集体地。

渔具厂能赚钱,没谁在意自己的土地换个地方了。

地都没人想种了,谁还在乎土地换个位置?

建房区域分成236块,缔造高家湾渔具厂的高峰,可以自行选择,其他人抽签。

今后村里分户,再增加相应的建房区域。

“高进家的房子设计图,我看过了,很好,就是造价太贵。”

“今年没钱建房,那就再等一年吧。”

“听高进说,他家的房子,光是设计图,就用了两千块钱。”

“照着高进家的房子建新房,用不着再掏设计费。”

“三哥,你家的钱,能不能先借给我?等年底分了红,我再还给你。”

高峰家里的新房,预算成本十五万,还没算装修。

村里很多人,自己的钱不够建新房,找邻居或兄弟借。

寒假结束,高峰再次客串小学生。

渔具厂的订单不断增多,高家湾渔具厂的饵料,卖到了沿海各地。

出厂价每包三块钱的饵料,在外地能卖五六块钱。

一包饵料五六块钱太贵?海里的很多鱼,每斤能卖两三块钱甚至几十块钱。

有人周末钓鱼赚了钱,变成了职业钓鱼人。

出海捕鱼的渔民,带上一包饵料,下网等待的时候,顺便在海上钓鱼。

三十七岁的渔民张志远,下网的时候,灵机一动的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