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0章 万事开头难,拍科幻电影更难(2 / 2)

加入书签

搞科幻、魔幻、奇幻设计的美工团队,只有做历史电影方面的美工团队。

这只团队由航天局的专家提供华夏、国际空间站的内景基础参考资料,再由好来坞请来的美工师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构建出近未来的,更符合电影画面审美的模板样本。

只要这部电影能打出名气,获奖或者拿到好票房,那他们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怎么可能还会缺钱呢?

要是这电影没拍好,投资方亏了个血本无归,他们也没啥损失.

谁承担风险,谁获得利益嘛,很公平的一件事。

也就只有利润全都给投资方,投资方才敢在你这个新人导演身上下赌注啊!

还好,没有出现毕志飞式的导演,不管是刚毕业的李阳、刘美川,还是李睿君、韩严,虽然都还有些稚嫩,但导演水平也处于及格线之上。

换句话说,一部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好不好,艺术指导和导演、摄影师三方各承担了三分之一的作用。

所有电影里需要出镜的道具,都要找美工师来负责出画稿,然后再找工厂定做。

美工师在旧时的好来坞,被称为艺术指导。

有了一个个零部件的设计图,吴渊才能拿去找一些与航天局有合作的工厂,制造出仿真的零部件。

这种“大人物”,哪怕是圈内人也是久仰大名,难见一面的。

艺术指导的负责人,是需要与导演以及摄影师,共同把握整部影片在画面上的具体体现形式的。

吴渊斗志满满的带领着剧组的美工团队、艺术指导,便一头扎进了光影时代楼上的特效部门,每天都和团队成员泡在工作室里,讨论着《地心引力》的概念设计……

然而这才是圈内常态,新人导演基本是不可能分到电影利润的。

至于对这些新人导演不公平?

在好来坞,一部科幻或者奇幻、魔幻大片,是必然会有一个庞大的美工团队支撑的。

至此,他们便可以去组建剧组,准备拍摄了。

而这也是目前国内电影产业能做到的极限了。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在目前内地的电影行业是空缺的。

你让吴渊现在去做《变形金刚》《流浪地球》《环太平洋》这种科幻大片,就算有剧本在手,他也真的没办法靠国内的电影产业做出来

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导演的能力范围,衡量的是导演背后支撑的电影工业能力和电影产业水准。

公司的特效部门,则根据美工团队提供的概念设计图,制作太空外景的各种cg建模。

就这,《地心引力》还只是科幻大片里,在布景设计,cg建模方面最简单的一类。

而电影拍出来之后,版权以及上映后的票房盈利(如果有的话),都将会归光影时代,导演们是分不到啥钱的,只有一份保底工资。

将这

新人导演嘛,能够有个及格以上的水平就可以了,喂一两部电影培养培养,差不多就能够成为一位还不错的导演了。

像吴渊这种处女作就起飞的导演,屈指可数。

然后再搭景,演员再进行一些航天员的训练,年底《地心引力》能开机都算快的了,就算拖到明年才开机,吴渊也不感到奇怪。

只是对这六位导演来说,能亲自见到吴渊,绝对是他们人生中最难得的一次体验了。

吴渊亲自将六人都面试了一遍后,还算是满意,这才将三千万的扶持资金批给了他们。

宁昊在拍《疯狂的石头》之前,不也拍了《香火》《绿草地》两部练手之作。

要知道,能拉到投资将自己想拍的电影拍出来,这些没机会独立执导的导演,就已经热泪盈眶了。

值得庆幸,吴渊选择拍摄的是《地心引力》,不是《流浪地球》。

有且只有几个小小的空间站而已。

对吴渊而言,这三千万砸出去,六部电影里能有两部电影赚钱,他就能偷着乐了。

然后,他又靠自己的人脉关系,从《加勒比海盗2》的美工团队里,请了几位有过科幻电影布景经验的美工师。

是的,毫不客气的说,吴渊到时候可以宣传自己电影的搭景是“军工”级别的!

一毛钱都没,就能将电影拍出来,他们已经很开心了好不好。

时间跟不要钱似的,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月。

直到张国榕的来访,才将胡子拉碴的吴渊,从工作室里揪了出来。

回乐坛玩了一年多的张导,终于又想起来自己已经转行做导演了,该拍新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