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2章 一战成名(2 / 3)

加入书签

啊?”

不过这样做虽然能掐住林泰来,但潘御史的下场肯定也好不了,是典型的同归于尽打法。

临走前幕席提醒说:“这次不知道是否背后有人指使。”

随后沈尚书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了,大佬自然有大佬的派头,在沈尚书心里,这件小事最多只值得浪费他半个时辰。

一种是从自己没有错的角度出发,对朝廷进行自辩;另一种就是承认自己有过错,请求朝廷给予处罚。

于是沈尚书便皱眉问道:“他怎么当上御史的?就没人指点他应该怎么做事?”

在会试考场那么敏感重要的地方,同时也是官军密布的场合,林泰来纵然武力超群手眼通天,也不敢大打出手,搅乱会试啊。

年轻御史朝着林府门口以及彪形大汉们叫道:“林泰来!本院在此郑重劝你,老实归案并接受处罚!”

而东主你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把这位潘御史请出去了。”

否则的话,可能会导致别人误会他为了偏帮郑家而打压林泰来。

这年轻御史的话引起了大汉们的哄笑,林府门口仿佛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有个大汉叫道:“御史老爷不妨进来抓人!”

潘御史对着林大官人的背影说:“林泰来!如果你拒不归案,那就休要怪本院不客气了!”

自从官场上裙带关系的现象越来越多后,新人家学渊源往往也有“丰富经验”,傻愣愣的生瓜蛋子越来越罕见了。

这下沈尚书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当时自己觉得可笑之极,就把人送走了。

贵人多忘事,沈尚书还真把潘御史这个小角色的名字忘了。

听到这里,在围观人群里就有消息灵通的人猜出了年轻御史的身份,肯定是那个弹劾沈尚书的潘御史。

潘御史决绝的说:“沈尚书或许爱惜乌纱帽,但本院却不敢顾惜自身!”

围观众人:“”

你们两人互相放狠话,为什么话里话外总是不离沈尚书?

不过小潘御史这种气势似乎让林大官人产生了恐惧,色厉内荏的说:“你到底想怎么办!”

潘御史用命令的语气说:“现在立刻归案,接受西城察院的处罚!”

林大官人不耐烦的说:“今天不方便!明!”

稍微有点聪明的人就能听出来,林大官人这是“怂”了,今天不当众归案,是他最后的倔强。

潘御史深深的看了一眼林泰来,“那本官明天在西城察院等你,希望你不要再畏罪逃避。”

随后潘御史带着几个官差,在二十多条大汉的注视下,昂首阔步离开了林府门前。

没有热闹看了,在这里围观的人群也散去,但是议论纷纷没有停止。

不得不说,这位先前不声不响的潘御史,今天给众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首辅门下头号打手林泰来的赫赫凶名,京师官场中人基本都有所耳闻。

三年前打锦衣卫,打勋贵,打都察院,最后还夺了武状元全身而退,今年又卷土重来参加文科考试,何等的生猛。

但这样的猛人,今天居然被小潘御史压制住了!

西城官宅区域就这么大地方,消息传的很快。当晚沈尚书在家里面,就听说了今天林府门口的热闹。

沈尚书子嗣艰难,至今没有亲生的儿子,家里相对算是很冷清,喜欢请同乡们聚聚。

“他说你爱惜乌纱帽,怕了林泰来,所以包庇林泰来,不肯剥夺林泰来功名!在场很多人,都听见了!”今晚就有个同乡传闲话。

沈尚书愕然片刻,这次属实大意了,没有闪!明显有人要拿自己刷声望!

现在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对比!势孤力单的潘御史敢对林泰来穷追猛打,还敢弹劾不作为的礼部尚书,而礼部尚书却对林泰来放纵不管!

作为清流领袖人物,沈尚书绝对不能放任这种舆论风向!

“稍等!”沈尚书对同乡告了个罪,迅速来到书房,把代拟文稿的门客叫了过来,急忙吩咐说:“先前的奏稿作废,重新另写!”

门客答道:“换什么内容?”

沈尚书又吩咐说:“针对潘御史的弹劾,不要自辩了,直接认错!”

自辩和认错是两种写法,如果是自辩,大意就是:本人先前处置并没有问题,潘御史无理取闹,林泰来不至于被礼部处罚。

本来自辩是没有问题的,但经过下午林府门口的事情后,还这样自辩的话,真就坐实了那些话。

如果是认错,大意就是:潘御史弹劾的很对,本人先前确实犯了点小错误,恳请朝廷罚俸,并且礼部会积极改正错误,奏请剥夺林泰来功名。

门客领会了沈尚书的意思后,不禁叹道:“即便奏请剥夺林泰来功名,也没有用啊,内阁肯定不同意。”

“就算没有用,这必须要这样上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