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关于前世的回忆(1 / 2)

加入书签

林珩对于时晴的要求从来没有反驳过的,于是这位少爷和时晴一起每人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在洒满阳光的杨公堤上骑行。不是周末,也不是节日,这个时节的来往车辆都不多,且西湖西南面的景点因为交通和商业中心都不在此处,而显得格外清幽。

上坡的时候时晴骑得有些吃力,下坡的时候那个坡抖得像在过山车,时晴一边嗷嗷叫一边往下骑,骑得十分开心。林珩便跟在她的身边,跟随着她的快乐而快乐。

骑过杨公堤再从南山路过去便是苏堤,苏轼的人像便立于苏堤之上。据说当年苏轼调任杭州之时,西湖还是比较荒芜的,他命人开挖湖底淤泥,将其堆积在一起,形成了苏堤。又因为没有人种荷花而把区域一块一块儿地分配给热心市民,市民们开开心心干活,热热闹闹交钱,也就他独一份。

时晴向来最喜欢苏东坡,也格外喜欢这条苏堤。

于是她献宝似的:“毕竟西湖十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林珩:“?这也行。”

时晴应:“行。”

都行。

时晴见林珩不接茬不懂这样的梗觉得有些闷,便换了一个话题。

“一千年之前,是宋朝。我们的前世,是宋朝吗?有没有苏轼?”

“不是。它不存在于所有的历史典籍中,我也为此翻阅了很多的书籍,所以我一度认为是个很荒诞的梦境,因为没有任何历史典籍证明我们那个时代存在过。”

时晴更纳闷了:“架空?”

“可以这么说。”

“那时候的你我,与现在的你我,差别大吗?”

“你是指哪方面?”

“容貌?性格?”

“容貌与当时相差无几,不然我不会在灵隐寺一眼就认出你。性格,有时候相似有时候不相似,我有时候觉得你是你,有时候又觉得你不是你。”

时晴听着一头雾水,但是还是不是很相信林珩说的话,但从小到大的事情让她觉得林珩没有必要要对她撒谎,“你之前提过,我们的结局是,殉情?”

林珩点点头。

“若是我的性子,我肯定好死不如赖活着。怎么会殉情?她的性格一定与我不一样。”

“总有些决定是一瞬间做出来的事情,那是难以预测的。”

时晴还是很笃定地说道:“不会的,我不是那种人。我的人生信条里,情爱永远不占头名。”

林珩听过之后眼神闪烁,并没有接话。

前面不让自行车进入,两个人便一齐停了车,步行着享受落日余晖。路过了爱情故事不知流传多久的雷峰塔,塔的南面是净慈寺。

时属初秋,叶子黄得隐隐约约,甚是活泼可爱,一双看着极为登对的准恋人在西湖边漫无目的地散步。

时晴边走边问林珩:“那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我好好奇哦!虽然我不一定是那个故事的主角,但是想到有奇怪的渊源,我就觉得好想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

“你真的想知道吗?”林珩的眼神一直望着远方的湖面,湖面烟波四起,荷花全都败了,只留着圆圆的荷叶,仍旧亭亭玉立,煞是好看。

时晴还是很真诚地看着林珩,连着“嗯嗯”了几声。

路过了长桥,桥头立着一块碑,写着长桥的故事。

“双投桥得名于历史上的长桥。史载南宋淳熙年间,钱塘书生王宣教和少女陶师儿因自由恋爱受陶母所阻,八月中秋之夜,双双投入桥下而死。后人为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恋人,将此桥成为双投桥。”时晴嘟囔着念完。

“像是水中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晴诚恳评价。

见林珩一直不搭话,她大惊:“不会我们以前也这样殉情吧?!”

林珩这会儿倒说了:“那倒不是这样的,我们已经成婚了,不然我不会贸然喊你夫人。”

时晴拍了拍胸口:“那就好。”

她很快不再纠结这个,转而看向西湖边围着一圈儿拍落日的老法师,感觉到非常地震撼。

落日斜斜倒映在湖面上,有三两摇橹船小舟在光波之上,破了水面层层叠叠的纹路,泛起一圈圈的涟漪如繁星点点。本是落日之色,看起来却恰如一句诗句,正是“满船清梦压星河”。

时晴问他:“千年前也有这样的景色吗?”

林珩笃定道:“有。”

“你见过?”

“见过,你带我见的。”

“我这么厉害?”时晴甚至还有些得意。

林珩也露出了几分笑意:“晴晴一直很厉害。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带你去我们以往生活过的地方,万一你全都想起来了呢?”

时晴笑着歪了歪头:“可以呀,只是最近好像没有什么假期,十一刚刚过去不久。”她开始掰着指头数,“还有大创社团的事儿,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哪?远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