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3 章(1 / 2)

加入书签

十月刚入冬,上面的通知终于发了下来,全国恢复高考,高考时间将于今年12月10日、11日、12日进行。

消息一出,整个许家村都炸开了锅,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崔淏却由小土屋教室,一下被请到村里分配的大瓦房教室,并且来往学员也更多了,他们不仅仅是来学习,连报考专业,报考学校,也要一一咨询。

原本应该是很令人心累的事,但崔淏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他心中正燃烧着团大火,令他斗志昂扬,像是终于生出双翼的雄鹰,即将飞向他理想的天空。

离高考前一个月,村长通知所有准备赴考知青,最后这一个月里,可以先返城回家复习,消息一出又是一片惊雷,这不是村长的临时起意,这是层层信息传达下来的讯号,也意味着知青运动的即将结束。

“阿乐,你确定了要报B市XX大学数学专业?”一场激情过后,崔淏仰头满眼温柔地看着俯身下来的女子道。

“嗯”兰溪文低头吻向他的锁骨回。

“只报这一所学校?”崔淏忍不住闷哼一声,继续道。

“还有本省XX大学”兰溪文回。

“那就好,有备无患”崔淏沉吟道,接着感叹:“我明天就要回家了,快十年了,十年!不知道家里现在怎么样了......”

“回去便知道了,记得想我”兰溪文安抚回。

“我哪一刻不想着你!”崔淏幽叹。

出发去高考的这天,许父许母还有哥哥嫂嫂、姐姐姐夫都赶来送兰溪文,叮嘱着她放松心态,正常发挥,但每个人脸上的神色,却都比兰溪文还要紧张。

等待的时间,总是不好熬的,许父抽旱烟的频率都比往日多了,许母也经常到自家门前张望,终于在新年伊始,收到了B市XX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这天大的好消息,使得许父许母恨不得通知全村人都知道,大姐和二哥也带着家里人来庆贺,张罗了一大桌子菜,还喝上了酒,兰溪文被拥在中间,夸奖的话是一波接着一波。

“小妹,这是你姐姐和我这个姐夫的一点心意,你收着”一个长相周正,眉眼带笑的男人,拿着一个红包塞到兰溪文手里道。

“好,谢谢姐姐,姐夫”兰溪文从容接过回。

“三妮,你以后要是有出息了,一定要报答你姐姐姐夫这份恩情”许母王翠梅接过她手中的红包,郑重道。

“娘!都是一家人谈什么报答不报答的”姐姐立即抢声埋怨道。

此时哥哥嫂子也将红包递了过来,也被许母收在手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才最终散场。

上了大学后,一切都有了新的开始,春天的校园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学生们在校园里穿梭,几个人夹着大三角尺一边走路,还一边辩论着什么。教授们有的穿着长袍马褂,有的西装革履,手里拿着教案,赶往上课的教室。

因为是恢复高考所录取的第一届大学生,他们班里同学的年龄差也很大,年龄最小的叫年龄最大的为“叔叔”,“阿姨”也不过分,大家均已普通话交流,但也都带着各地独特的口音,在老师上课点名让同学们发言时,教室里便会因此充满欢声笑语。

开学入住宿舍时,兰溪文的一个舍友曾忧虑地同她说,在大学里农村孩子可能要被人瞧不起,会受欺负,但经过与同学们的半年相处,兰溪文发现大家都是很热心肠的人,农村学生也未受到过什么歧视。

也许是因为他们这一批人,虽然有从农村来的,有从工厂来的,有从部队来的,也有极少数是应届毕业生,但大部分都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能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而且在学校里需要学习的课程很多,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其余六天时间,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们每天早晨六点半便要起床集合做早操,晚上十点响铃统一熄灯就寝,课余时间又都忙着社交,参与社团活动,复习、预习功课,根本没有心思用在排挤人上,即使有也会被一群人围着批评教育。

他们学校里的自发学习氛围也十分浓厚,很多同学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此学校图书馆内,总是座无虚席。

图书馆阅览区偏僻的一角,兰溪文正抱着本书发呆,不由想到崔淏寄给她的信,信中大意是他政审没过,兰溪文给他回信让他不要放弃,半年后会有扩招,政策也会放松,算着时间他应该收到了信件,不知是何反应。

“同志,你看的这本是全英文书籍?”一男声,打断了兰溪文的思绪。

“是”兰溪文抬头看了眼站在自己面前,四十多岁,一脸威严的男人道。

“你是新来的学生吗?”男人继续问道。

“数学系四班许乐,你呢?”兰溪文站起身,将书放回原处道。

“我?我就是来查查资料的”男人笑道。

对于他敷衍的回答,兰溪文并未在意,随手又新拿了本统计学书籍向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