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草(1 / 2)

加入书签

天儿蓝蓝,榆树茵茵。

许抱月心头像攒着一股火似的,偏还不能发作:富家子弟,游手好闲的,总得找些事耍耍,是不?

她拿出了应付郑夫人的假笑神功,慢慢转身,致歉道:“郎君高义,小女也记得家训,不敢忘了本分。这瓶,不过是小土瓶,实在不值……”

话未完,她只觉着一股风掠过,仿若是携着股清香,又只剩一道含笑的话音:“方才听说百两也不卖,要留作传家宝呢,可见此话是真。”

昂。

若不是夹杂着一二揶揄的笑,倒也像是奉承之话。

许抱月起身,对着那抹云锦暗纹的衣裳摇头叹息。好你个偷水小贼,说不得骂不得,烦呐。

谁知,原本好好走着路的人,忽而回首,清清淡淡的笑,像是冰雪地里乍然得见的雪莲花。

咳。

他即便是莲花,也是朵黑心莲。

许抱月礼节做得足足的,仍是秉礼朝他微微一拜,这才去找长姐和平安。

*

没等她走几步,许蘅若和许平安已经站在道旁等着。

这会儿,她总算是晓得了一斗得有二十来斤吧。

许平安的个子不算矮的,抱着小半麻袋的面粉,略有些吃力。

许蘅若也提着麦秆捆好的锅碗,额有薄汗,哪里有书里说的冰肌美人。

她怀揣着暗暗的笑,走近去帮了许平安一把。

姐弟俩一前一后扛着,“早知半斗的面粉这么多,就买少些了。”

许平安略略喘着气,看了眼长姐,才解释道:“我们回去时,看到有客人在买玉米面,价格比小麦面还便宜,便也买了些。”

许抱月也没察觉出什么不妥来。原著是架空的朝代,有个玉米什么也是正常的吧。

许平安又小声说道:“定是那家店看我们是外乡人,只管推荐了贵的白米和小麦粉。二姐你都不知道,玉米面足足比它便宜了一半呢!”

许抱月只当他是孩子心性,便道:“或许是我们姐弟三人都长了一副吃不了苦的模样,玉米面粗了些,吃不大惯。”

——你们在原著里,吃的那可都是精细的白米呢。

一路说说笑笑,也不觉得有多累。

只是,在走过那条河时,许抱月仍是不死心盯着许蘅若的背影,意有所指道:“如今,米面都有了,野菜也有了,独独缺了水。唉,我们家里,要是有口井就好了。”

尾音拖得长长的,生怕女主听不见。

许蘅若脚步没停,款款走着。到了土房处,偶尔遇到几个相熟的夫人,也会打打招呼。

许抱月也迷糊了。女主怎么还没觉醒金手指呢,或者已经有了,搁这装糊涂呢?

幸而,许平安也没听出什么画外音,安慰她道:“二姐你不要担心,我是男子汉,以后我来打水。”

傻鹅子,打水哪里有一个水龙头方便呢?

等到了家里,整理物件时,许抱月更是无时不刻找话题和女主聊,譬如:

“长姐,你喜欢吃咸的还是淡的?”

“我们没有盐契,得明日到官府里去办。”许蘅若尽责科普道。

“……长姐,你喜欢吃甜的吗?”

“丰州的糖价比京中贵。”

言外之意:她喜不喜欢不重要,大家都克制一点。

许平安在一旁擦洗灶台,抿了嘴笑:这样闹哄哄的,也挺像一个家的。

许抱月铩羽而归,摸出小土瓶更是一叹。

“这瓶子……”许蘅若终是主动和她说了一句话,“想来和我们家也挺有缘的……”

“我在乡下,看那些个招摇撞骗的神棍也是这样说的。”许抱月没好气瞥她一眼,再补充一句,“四十文呢,能不有缘吗?”

灶台上那些锅碗,零零总总的,也才四十文。

许蘅若也教这样活泼灵动的妹妹气笑了,便转了身出去。

许抱月也没再理她,就着一块在河边捡的扁石切蒜,连十文钱的砧板都没舍得买。

菜刀开了刃,可也不是后世的材料和工艺,钝得很,切了好几下,那颗蒜像老鼠一样逗着她玩,最后更是一举跳到地上。

她捡回,再拿起另外一块石头对着它砸了砸,总算降服了这蒜。

许平安看得嘴巴张得大大的,支支吾吾说道:“二姐……你累不累?若不然,你歇一歇,我请长姐来做?”

酱油、蒜和醋,可都是用银子买回的,可不能糟蹋了。

“无事,你且等等。”

许抱月心道:我是巧妇,也难为没有工具啊。

家里还是没有柴,连焯水都做不成。只能掐了嫩尖,冲洗干净后,再加酱油和醋,还有砸出来的蒜泥,细细拌匀了。

条件有限,可肚子无限,光看着,口水就呲溜呲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