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3 章(1 / 2)

加入书签

不过,还是有好消息的,送往上京的农副产品,例如麦芽糖,糖葱,尤其是甜菜制成的红糖很受夫人小姐们喜欢。

毕竟主打的宣传方式就是店铺为每一位上门购物的顾客,提供小块的糖果试吃以及两种茶饮。

茶饮分别是红糖姜丝茶和碧口龙井,女客们更喜欢甜甜的红糖姜丝茶,男客们更倾向于碧口龙井。

安昌县内,姜家小铺门口围着外县来的百姓,店铺干净简洁的装修以及精巧的糖果,紧紧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眼球。

粉色衣裙的小姑娘拉着自己母亲的手,眼睛死死盯着柜台上的糖点,将咬在嘴里的手指拿出。

“娘,我想吃那个!”

湘色上杉灰绿色襦裙的中年妇人脸上略带犹豫之色,见到这个情况,侍立于店铺的姜母赶紧招待递上糖点试吃的小盘,小姑娘赶紧捏起一颗放进嘴里。

看着女儿幸福的表情,中年妇人略微有些尴尬,却还是咬咬牙,从袖袋里取出一只小小的钱袋,小声的问道:“这个点心,需要银钱几何?”

姜母笑着回答:“店铺今天新开业,糖点价格一律减半。”

又抬手指向店铺门外的一块立牌,上面仔细的标注出来各样糖点的价格,看到价格,又听到姜母说新开业,价格减半。

妇人咬咬嘴唇:“那我要两块浅黄色的,一块白色的。”

店里伙计赶紧将两块麦芽糖,一块龙须糖整齐包好,姜母将包好的糖块递到妇人手中。

看着精美的包装,原本还有些心疼银钱的妇人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一共五个铜板,谢谢您的惠顾!”

虽然日常也会在铺子里采买,但是像姜家铺子这般态度良好,不论贵贱都是笑脸迎人的实在少见。

就冲着服务,不少百姓也选择咬咬牙拿出部分银钱消费。

不到一天,姜家铺子的糖点就销售一空,有些没有买上的人甚至有些生气。

根据培训手册,伙计们赶紧安抚没有买上的客人,表示明天铺子还会补货,半价的活动会持续三天,这才将围的铺子水榭不通的客人劝说回家。

饭桌上,姜母眉飞色舞的冲着姐弟三人描述。

“我的天,今天买东西的人那么多,我站在那里实在紧张,生怕算错银钱,不过阿月你猜猜我们今天卖了多少?”

姜月看着姜母开心的神色,心想铺子今天生意定然不错。

“今日卖掉一半?”

姜母略显失望的看着姜月,姜月心想难道猜多了?

“铺子的糖点今日全部卖空了。”

纵使心里有准备,姜月也被这个结果惊到。

全部,卖完了!

纵使高兴,但是新的忧虑再度袭来,要是按照这个速度,县里各家种植的甜菜产量根本不够,毕竟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上京的供应也是不能停止的。

这真是,既甜蜜又沉重啊。

想到这里,既然自己要做,要不就来一场大的。

第二日,谢安带着姜月前往兰县拜访当地县令,当地县令是个留着文人须的清瘦中年男子,穿着绿色的官服,讲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

待谢安表明自己的来意,想要安昌县和兰县合作,建立起一个制糖一条龙的产业园地。

听罢谢安的描述,兰县县令既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一口拒绝,只是说此事重大,自己还需要时间想想。

本以为这样既能赚钱,又能改善当地生活的事情应该会有部分县城同意合作,可几天周遭几个县城都跑遍了。

表面上看起来客客气气的当地父母官,在姜月和谢安回到安昌县之后,纷纷表示当地百姓对此事表示反对。

可姜月明明听姜母描述,有几个其他县城的百姓询问她这种植物从哪里来的?自己那里可以种植吗?

姜母倒也没什么防备,把糖点的制作以及制糖方法大概讲了讲。

可没过几日,姜家小铺的客流量便大幅减少,店里面的伙计以手撑住头,在柜台边上像小鸡一般点着头,眼看着脑门就要磕上柜台。

听到进来的脚步声,伙计一个激灵,脸上挂上微笑:“欢迎光临!”

见到是姜月,伙计略微显得尴尬,店里没人打个盹,还被自家掌柜的看到。

“那个,掌柜的,实在是最近没什么客人,这就。”

伙计不太好意思的笑起来,姜月倒也没发火,见姜月情绪尚可,伙计忍不住抱怨起来。

“隔壁兰县三道口那条街上,也开了一家做糖点的铺子,据说比咱家便宜许多,这几天,咱家的铺子就没人来了。”

“东家,咱们要不要也降降价?”

姜月摇摇头,本身在县城的价格就远低于上京,再降价那可真的是赔本生意,谁知道韩书白还得数落自己多久。

自家开的时间不长,兰县也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