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99 章 讲弊端(2 / 3)

加入书签

海棠是不信的。

听着一群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情上这是对盐宝的最好安排,海棠对着盐宝的画像长叹一口气。

她心里太明白了,想改变这群兄弟的想法从来都不是用个人情感,必须让他们衡量利益。

海棠把这画像递给了弘阳:“这东西咱们自家收着吧。”

她整理了一下思绪说:天下之人都是无利不起早,人家这么卖力绝不是为君分忧这么简单。自我主政青海以来,我不许人传教,除了祭祀祖宗外,不能祭祀任何神灵。虽然如此,因为各民族杂居,自然各个教派都有,比如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回回教,对了,还有从天山南北传来的祆教,都有信众,都在偷摸供奉,因为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都是父传子,子又传孙,彼此相安无事,也没人敢公开传教。

这些大教听着不多,但是这里面分很多教派,他们内部又彼此仇视。全部压着,一碗水端平,大家在官府都是不被允许的,能维持相对的平和。一旦有一家冒头,这后果一发不可收拾。

我今儿成了

这什么什么神仙,你们说官府能禁吗?会禁吗?一旦放开对其中一支教派或者是一方宗教的限制,就打破了平衡,我这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大量金银从民间转到寺庙,换成了金装和那些不事生产者的衣食。那我在山东做的那些还有什么意义?

他们给咱们家人的脸上贴金,日后做得出格了管还是不管?不管,极有可能出现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事儿,趴在社稷江山上吸血。如果要管,让后代皇帝怎么管?人家把我的泥塑金身抬出来,后代皇帝是打烂呢还是不打烂呢?

所以我不同意,我虽然不明着反神仙,我内心是很烦这些。

海棠跟弘阳说:“把那本薄的拿来。”

弘阳把《佛与王说生者亡者经》拿出来,海棠说:“我上午让孩子念了,觉得还好,就这个吧。”

这是一篇梦中论道的文章,很短,也就是几千字,写得旁征博引非常精彩,中心意思就是佛与王辩论,辩论的结果是和尚们该苦修,佛不止在寺庙里,也在天地间在百姓心里,所以敬佛不必经过寺庙和和尚,众生也没有供养他们的义务。

海棠听了觉得这才是真大师写得出来的文章,啊不,经书!

这才是皇皇巨著,这才是至理名言!

雍正带着一群老兄弟们回去了,作为尚书房里被一百二十遍荼毒过的合格学生,这群人太清楚菩萨皇帝的结局了,也太清楚三武灭佛的缘由了。

短期看这事儿确实是有利的,就如海棠说的那样,人家费尽心思把你们家的人推上神位,该不该给她建造寺庙?建造寺庙没多少钱,给了。

接下来就是该不该塑造金身,塑造金身也没多少钱,给了。

庙里的和尚四时八节供奉,该不该调拨银子?这银子也不多,给了。

接下来人家传道该不该支持?肯定支持啊!毕竟传的是自家神明的道。

和尚喇嘛们会不会盛气凌人?霸占百姓田地做庙产怎么办?该不该判?

判的时候官府敢不敢冒着得罪皇室去量刑?

这些和尚放贷,收贷的时候逼着人家卖儿卖女,害得人家家破人亡,管还是不管?

就在雍正犹豫的时候,粘杆处给他送了一条看似不重要的消息,京城的道观们在推举大师,打算借鉴一二,把勇王也编录进去。目前他们正想方设法弄到喇嘛们编纂的底稿。目前他们内部商量的是把亲王给安排成护法神,打算重修《西游记》,把大闹天宫一章重写编写,让勇王在光明宫拦着孙猴子,两人大战二百回合。

为什么选《西游记》?

因为这书传播广啊!

后人改这本书不是第一次了,再多一次也无妨。

粘杆处其实没特意关注道家,再怎么神通广大耳目众多,粘杆处也是人手有限,都是针对官场和权贵们,特别是这次抽调了人手南下,更没多余的心思盯着外。能知道这件事自然是道家弄出的动静大。或者说他们有些担心,担心前脚断了佛门的好处,后脚

说不定就要往道门踹一脚,????絙??絙???????卢????

?虎???孏?絙N?↑[]↑『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他们已经开始行动啦!

雍正叹口气,还真让妹妹说着了,这伙人已经开始打蛇上棍了。

他看着中原大师们写的文章,干巴巴的没一点趣味,想读懂就要有学问,这就好比是清汤寡水的米粥,没滋没味。再看看旁边那快要两指厚的经书,内容跌宕起伏,捧着读下去令人如痴如醉,简直是鲜香麻辣的大鱼大肉。

英儿端着茶水进来:“舅舅,这是刚送来的明前茶,您尝尝。”

“嗯,”他接了茶杯,心里虽然有了计较,还是忍不住问:“英儿,你说这两本哪一本更好?”

英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