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23 章 踏征程(2 / 4)

加入书签

起来了。

这几l日乾清宫的气氛都是紧张的,虽然不如当年噶尔丹南下那样让康熙有压力,但是这件事必须处理好,一旦处理不好,朝廷在番邦属地眼里的威信就会大大降低,宗主国的地位就会摇摇欲坠,草原上就怀疑朝廷是不是色厉内荏。康熙再次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次与会的除了宗室王之外,还有各位皇子。

然而参加议政王会议的宗室王都是些没上过战场的毛头小子,甚至还要几l个孩子,连西北的方位都搞不明白,说到一个地方明显就不知道,表情都是懵懂的,全是康熙在说,下面没一个反对或者是质问的。

这里面也有明白人,年纪大一些的如保泰和雅尔江阿,尽管能明白眼下的形势,可也没上过战场,在康熙跟前就是应声虫,康熙说准备那就准备,别提质疑了,甚至连流程都不清楚。到了眼下,大臣们服服帖帖,宗室内唯唯诺诺,内外都没有掣肘之下皇权□□达到巅峰。

康熙就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更不重视议政王大臣会议,到眼下他已经收缴了宗室王大部分的权

力,就差没把他们从八旗里面踢出去了。所以康熙没把话说明白,更多的是是走流程告诉诸王和贝勒朝廷要用兵,能听懂暗示的都听懂了,听不懂的就没听懂。

康熙在会后跟海棠透露在年后需要她立即回到青海,同时令八旗一部分兵力跟随,以青海王府卫队的名义秘密赶赴西北。

此时康熙留下几l个孩子,他信赖的人就是儿子们,好在儿子够多,各自负责一方面。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然青海有存粮,但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动手,这场大战持续到什么时候。所以以雅尔江阿为首的理藩院官员和户部兵部的官员要随同海棠赶往青海。理藩院虽然是雅尔江阿为主,但是九阿哥和十阿哥随行,事实上已经架空了雅尔江阿。四阿哥会派心腹调动户部的资源全力支援,因此四阿哥先忙起来。至于兵部和其他几l部,怎么应对康熙准备再斟酌一下。

这只是先定下明年事情发展的大概框架,一场会议没法解决所有问题,这样的大事儿需要好几l场会议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以这边结束后消息灵通的人都纷纷找上门来,想要随同海棠出征。

找上海棠的都是闲散宗室,目的是要拼个前程出来,海棠整理了个名单打算在半个月交给康熙。康熙针对西北的变化也思考了很久,要放在十年前他必然要亲临草原御驾亲征,可是如今年纪大了,晚上熬夜之后好几l天都无法集中精力,就算不服老可身体已经适应不了战场的环境了。为此他决定把前锋营调给海棠,让海棠把这支劲旅带到青海去。

甚至他还考虑到海棠适应不了高原气候,打算让七阿哥跟着一起去,从旁边协助。兄妹两个一个在阵前督军,一个坐镇大营,同时派十三和十四去协助海棠,让十二在军中以文官的身份辅助。这是打算以大带小,在宗室靠不住的将来,让下面几l个年纪小的儿子能成为将军,将来封爵分权都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康熙的这一番安排让年纪大的儿子们瞬间不淡定了。上次征战准噶尔的时候大阿哥到八阿哥都上阵了,都有好处拿。

于是大阿哥带着弟弟们一起来请战,他们的优势是厮杀过,更可靠一些。在康熙跟前强调他们做哥哥的不是看不得弟弟们也拿好处,可明显是弟弟们年纪小,小孩子上战场能有什么用!

康熙听了忍不住冷笑,这战场上正经立功的不是这些天潢贵胄们,是那些将军和下面的大军,可靠的是这些人。康熙对这些儿子们和宗室里面的爷们就一个要求:能听劝!

有天分的可以学,可以交流,没天分的要懂得闭嘴别干涉真正干活的人!一两场胜利不算什么,赢一场战争靠的是国力比拼,耗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康熙是不信这些人能学会闭嘴,他们去了军中第一件事不是安营扎寨,是拉帮结派。所以康熙也就没搭理他们:“挂帅的人是你们妹妹,你们都是做哥哥的,到时候被妹妹呼来喝去得多不好,算了,都在京城待着吧。”

大阿哥立即嚷嚷:“老七也是哥哥,他能被妹妹呼来喝去,儿子们

也能。”()

三阿哥立即跟着嚷嚷起来,他也要去。然而最后都被康熙给轰出来了。

?本作者则美提醒您《成为雍正妹妹之后》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随后大家各想办法。

太子和大阿哥的人手很充足,纷纷召见自己的人,倒不是给海棠扯后腿,而是让他们尽量多出头,多争功劳。

三阿哥的岳父彭春就是军中的宿将,可是在几l年前因为伤病老迈解职回家了,爵位让给了儿子,随后彭春带着老妻回关外老家了。三阿哥的几l个小舅子虽然也是武将,但是和彭春这种有赫赫威名的将军不一样,功劳不够耀眼,年纪也小,这次必然抢不到立大功的机会。

尽管董鄂家的人脉关系也在,但是早年军中有名的人物老的老死的死,比如现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