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07 章 新婚乐(2 / 4)

加入书签

些日常用到的东西就跟着主人一起到了这边。

一下午看着收拾,收拾好了之后两人吃饭消食溜达,天刚黑,扎拉丰阿暗示散步不出汗,可以做点能出汗的运动。

海棠嘴上损了他几句,算了算日子,觉得要是扎拉丰阿努力一点,没准秋天就能再找五哥忙一回!

她就说:“咱们家明年能不能收一波压岁钱就看你这几天争不争气了。”

扎拉丰阿笑着说:“别的奴才不一定能办好,这事儿您等着看吧。”

所谓耳鬓厮磨,就是没羞没臊的过日子,大概是缺失某根神经,海棠没觉得扎拉丰阿那特别动情的情话能打动自己,甚至不觉得某些欢愉能让人流连忘返,但是扎拉丰阿总是很热情很迷恋,对于某些活动特别积极,以至于盐宝如今都调整了生物钟,开始白天睡觉了。

三天的婚假结束,海棠积极投身工作中,因为造办处的小号蒸汽机出现了,这是纯手工做的,海棠特意去看。

造办处的人在不断地抱怨,因为从外面送来的原版毛病

很多,最多的就是尺寸问题,这个小号的和原来的版本不一样,是调整过的尺寸。在抱怨过程中,海棠听明白了,这些人已经把这初级的蒸汽机学明白了。

海棠看着他们往里面放木炭,连带的轴承在不断地转动,就觉得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海棠跟造办处的人说:“前不久本王听九哥和十哥抱怨,说往北去的路都是些烂泥路,一路走下来人累马疲,这玩意如果装到车上或者是船上,是不是有大用呢?”

现场的人很安静,海棠立即说:“无论是地上还是水上,凡是能造出来能用的,本王都会请皇上赏赐出身名爵,各位,锥出囊中早晚都能出头,不管是大师傅还是学徒,凡是能做出来的无疑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开宗立派啊各位,谁不想做这个祖师爷?本王听你们的好消息。”

海棠让人带走了这个改良后的小号机器,带去给康熙看。

康熙懂物理,他对着这小东西看了一会还真的看出了些门道。就说:“朕要算一算,拿支笔来。”

旁边的十六阿哥立即凑过来,嚷嚷着:“汗阿玛,儿子想学,教教儿子嘛!”

康熙就一手搂着他一手开始算起来,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就开始讲,十六阿哥是真的听不懂,也没闹,被搂着看康熙算数据。

康熙对蒸汽机这种新鲜用具装在船上很感兴趣,他算了一会儿,觉得可以试一试:“这玩意儿装在船上好用是好用,就是要占好大一片地方,而且每次靠岸,除了要补充粮食蔬菜之外,就是要补碳。罢了,新鲜玩意儿,先试试好不好用。要是好用,将来朕下江南就用这个。”

十六阿哥问:“汗阿玛,您还去江南啊?”

康熙点头:“对,江南必须去,江南富庶,本就是收税的地方,而且当地的读书人多,是要经常去的。”

他不好讲太多,在年幼的十六阿哥跟前点到即止。

海棠让人把这个小号蒸汽机抬走,打算和康熙说点事儿,年纪小却能看脸色的十六瞬间跟康熙说:“汗阿玛,儿子出去玩会儿?去找弘晖侄儿,说好了今儿一起遛狗呢。”

康熙摆摆手:“去吧,带着你侄儿别淘气。”

十六阿哥应了一声跑出去了。

康熙问:“你说的这个蒸汽机比人力强一些,这些东西,做得好了维护的功夫到了,坏的时候不多,人力却不一样,再健壮的人干一会也会累,然而运河两岸船工甚多,这东西大量用了就会损了船工的收成啊。”

这不就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吗?

说到漕工,就不得不说漕运,漕运可查的记录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晋国受灾缺粮,秦穆公下令从秦国往晋国运粮,走的就是水路,对这件事有个专有的历史称呼,称作泛舟之役。从这时候开始,漕运就频频出现在史书上,自从有了京杭大运河,漕运大兴。所转运的物质大部分是粮食,也就是皇粮国税,无论是向京城转运,还是向战场转运,再或者百官发俸禄,都是靠的漕运,这类粮食被称作漕粮。

为此历朝历代在运河两岸有专门的衙门,到了眼下,有漕运衙门,主官是河道总督,各地还有粮道官,下面设有通判之职,更有专门负责安保的差役,另外每省约有十万左右的民夫参与押运。说有百万之数是一点都没夸张!

海棠说:“这新物件要用,不可能立即替换掉所有的木船,必然是在三五十年内慢慢换代的,所以百万漕工也不是突然没了衣食的。再有就是下面一直以来对内河漕运怨气很大,不少人嚷嚷着恢复海运,有了机器运行的大船海运也简单一些。

机器取代人力是必然的,漕运这块,长江上有些地段需要拉纤,有些河床高的要用绞盘,一天过去的船数有限,这太慢。黄河三门峡附近地势更是崎岖不平,每次运粮在那里损失是最大的。有了机器,从陆运到海运慢慢地取代河运,能避免消耗,又能增加时间。您想啊,如果再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