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92 章 心不同(2 / 4)

加入书签

四阿哥推荐的人非常合适,对公对私都是最合适的,奈何他是索额图的女婿不是索额图的儿子,而且太子对伊桑阿不是很满意,伊桑阿对太子的吩咐也不是句句都听的,时常劝谏就让太子觉得耳边不顺,不够贴心。就说:“伊桑阿年纪大了,几次上书想要致休,已经是老迈不堪大任,这事儿还是交给格尔芬吧。”

伊桑阿作为女婿若是“老迈不堪大任”,那么作为岳丈的索额图岂不是更“老迈不堪大任”!

太子说话的时候带着不耐烦,四阿哥看太子有几分发怒的前兆,就没再说话,应了一声是。

太子看他听话了这才满意,拉着他说起了海棠的婚事:“哥哥从汗阿玛那里过来,得知妹妹要在明年这时候完婚,你见到了妹妹替哥哥说一声恭喜。”

四阿哥心想难道他不打算见妹妹了,什么时候妹妹进宫他自己说一声不就行了,但还是应了。同时试探地说:“这事臣弟也是刚知道,刚才在后面听娘娘说了,觉得过于热闹了。臣弟本想去跟汗阿玛说俭省着办,走到乾清宫听说汗阿玛在召见大臣,

就转到您这里来。妹妹的事儿臣弟想跟您商量:如何请求汗阿玛俭省着办?

您放心,臣弟会说服妹妹的,汗阿玛这里就要咱们两个一起去说了。”

太子是巴不得让四阿哥去和亲爹碰一碰,如果四阿哥不来这里还好,来了弄得跟自己怂恿了老四一样。而且刚才他在皇父跟前说了赞成大办,为的就是讨好皇父,让亲爹觉得自己很乐意看妹妹风光大婚,此时如果让老四去闹反而显得自己言行不一。

他就说:“四弟你多虑了,咱们家好久没办喜事了,热闹一下罢了,不必放在心上。”

看他说得轻松,四阿哥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他这是装出来的还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可以热闹一下。

四阿哥就应了一声是,他是盼着太子做一个好哥哥和深明大义的好太子,将来能做个好皇帝。这样这些做兄弟姐妹们才有一个好下场。

和太子这边说完,四阿哥去了乾清宫,他也真的想去劝劝康熙别弄这么大的场面,热闹可以,也别热闹过头了,热闹过头不仅能招人红眼还多花钱。

康熙这时候不是很忙,叫了四阿哥进来说话,四阿哥请安起来后,康熙招呼着他坐到炕上来,四阿哥就坐在炕边脱鞋,康熙看了问:“你这只靴子湿了吗?”看着颜色深了一些。

康熙以为是来的时候踩雪踩湿了,就埋怨德妃:“你额娘也不知道天天操什么心,都没留意到儿子的鞋湿了,你也不跟她说一声,穿着湿鞋容易得病!”说完让梁九功给四阿哥找一双干靴子来,等会让四阿哥穿走。

梁九功赶紧出门让内务府送一双新的过来。屋子里四阿哥很感动,虽然父爱不多,确实是有的,他本就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一边心里暖乎乎的,一边替德妃解释:“在永和宫还是干的,您别埋怨额娘,这是儿子自己踩湿的。”

康熙淡淡地说:“坐吧。”

四阿哥坐好,康熙让宫女把自己桌案上的折子拿来,跟四阿哥说:“你是你额娘的长子,平日里就操心弟弟妹妹的事儿,你是来问你妹妹的婚礼的吧?看看吧,这是内务府刚递上来的折子。”

四阿哥双手接过,眉头皱起来,粗略地翻看了一番在心里估算了一下银子,这要真是按照这个流程办下来,比太子当时大婚花费的还要多。

四阿哥皱眉说:“儿子不是不想让妹妹的婚礼盛大,只是这算下来太花钱了,其中几项没必要有。”

康熙说:“花的是朕的钱,不是国库的钱!”这小子抠门到家了,以前没发现,自从去了户部变得锱铢必较。

四阿哥说:“内务府每年的收成儿子大概能猜得出来,明年要办的事儿多,估计不够用。”

康熙不在意地说:“所以在年初就把要用的银子留下,到年底了拿来用,不影响你妹妹的大事。”

“可……”

“你别管了,你老阿玛觉得这折子上的流程就妥当,按照这个流程办吧。”

四阿哥低头看看折子,脸皱巴巴的。

康熙看了好笑:

“行了,哪怕是今年寅吃卯粮也要把事儿办下去,一来是你妹妹该享受此殊荣,二来也是朕做阿玛的一番心意。就这么办吧。”

这时候外面通报说某大人来了,康熙就说:“回去吧,回去好好歇着,不能一味的当差,要注意劳逸结合。”

四阿哥应了一声是。

梁九功捧着靴子进来,四阿哥换上了新鞋,从书房告辞出来,在路上遇到了匆匆赶来的一等公费扬古。

御前一些消息灵通的人都纷纷恭喜,费扬古笑着和大家抱拳问好,四阿哥没凑过去,转身走了。

这时候书房里面宫女提着鞋子要出去,康熙突然说:“站住,把鞋拿来。”

宫里各处的积雪都扫干净了,可能会滑倒却不会踩湿了鞋。宫女捧着鞋子给他看,如今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