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章 换亲三合一(2 / 7)

加入书签

这一顿是要一起吃顿饭的,可二妹早就走了,阮母显然没做饭的心思,大娘并不催,收起鞋匆匆回去了。

另一厢,出了阮家,阮柔送来牵着宋元修袖子的手。

“没事吧。”

宋元修知道她以前在阮家的待遇,并不奇怪,只是劝道:“你和娘家可以不怎么来往,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阮柔点头表示知道,一般人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便是就此断了关系也没什么。

可一来宋家族内名声一向不差,未免有被人人说嘴鼓动儿媳不认亲爹娘的嫌疑,二来,宋元修有考取功名之心,不说孝顺岳家,起码不能太过疏远。

同在村中,前后不过两刻钟的时间,人就回来,宋家其他几房看在眼里,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宋元修并未回房,而是找了宋父,商量县试赶考的事宜。

县试的时间在二月初八,满打满算不过一个月。

人但凡出门,第一要考虑的就是银子。

宋家早已凑齐,足足十五两银子,包括请秀才作保的费用、来回的路费和伙食费。

如今要商量的是何日出门,以及宋家谁去送考。

宋父自然是要去的,但他到底年纪大了,宋大哥也做要去,宋母想了想,没让,大儿子太憨直,怕到了县里转不开。

她心中默念,几个孩子都不是奸猾的,矮个里挑高个,也就老三稍微机灵点。

“老三,你跟着一起去送小六,凡事多留意。”

宋老三没料自己能得到这个差事,虽说没好处,可跟着去县里见见世面也是好的,当即喜滋滋答应。

“娘,我一定照顾好小六。”

山路难走,从吴山镇到县里要有大半天的路程,几人商量和镇上的读书人一路,互相也有个照应。

初六正式开考,总得提前几天到,于是最后出发的时间定在二月初三,留两日功夫休整精神,正好参加考试

除此外,待过了十五,宋元修计划去镇上一趟,一为感谢书院的帮助,二则打听些县试的消息。

这次请来作保的秀才,以及另外四个联保的学子,都是书院那边帮忙联系的,其中,尤其得感谢龚夫子,宋母感念,准备了不少好东西预备到时候一起带回去。。

时间定下来,阮柔立即察觉到了一股紧迫感。

她先前从宋二嫂那里借了不少碎布头,年关里无事可做,便一直待在屋里做荷包,到正月十五,已经做了二十个,便跟宋元修提了十六和他一起去镇上的事。

宋元修想想同意了,“我在学院要多待一阵时间,你是先回来,还是等我一起?”

“我自个回吧。”镇上连个熟悉的人都无,还不如早点回来。

“嗯。”

或许是考期临近,宋元修晚上看书的时间越发晚了,有时阮柔睡一觉醒来,依旧看见那人在书桌前伏案的背影。

农家一般晚上不怎么点灯,天黑自然就该睡觉,何必费那个钱。

可读书不行,白日苦短,为着宋元修晚上读书,家中每旬都要去镇上买一批蜡烛,往常都会节省着用,近些日子,蜡烛肉眼可见的减少,估计都撑不到去赶考的时候。

将买蜡烛列入明日的清单上,阮柔翻个身继续睡去,希望“明目”的属性能有点用处,别年纪轻轻就熬坏了眼睛。

翌日,两人起的很早,没等家里的早饭,便出发去镇上。

而去镇上用双脚走怎么也得一个半时辰,这会有正事自然不行,故而还得往前面走一段路,去隔壁村搭乘牛车。

隔壁村名为牛头村,因背靠一座形状酷似牛头的大山而得名,不似吴山村以种地为主,牛山村因为土质不行,打猎跑商的居多,这赶牛车来回接送镇上和附近几个村子也是一桩不错的买卖。

走了两刻钟时间,天光已然大亮,终于赶到牛车所在。

赶牛车的是一位中年大汉,他们称呼一句孙大叔,上了牛车,见再等不到人,孙大叔便赶着牛车继续往镇上。

牛车的脚程就快了,不过半个时辰,两人就到了镇口。

牛车是不进镇的,否则还得额外交一笔费用,故而孙大叔只是在镇口等待,若回去也想搭乘牛车,提前说一声,巳时末回来就行。

到了镇上,阮柔与宋元修也得分开,信雅书院在镇子东边,是整个祁山镇唯一的一所正规书院,另有三俩小私塾,都是些老童生筹谋生计,又进不去书院,开了叫几个小童读书识字,顺便赚些束脩,若有心科举,最多私塾读上两年就得转到书院去。

书院并不大,拢共五位夫子,教三四十学生,这些学生又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依次分为,可以参加科举、有意科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