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馊主意(3 / 4)

加入书签

讯了?若成亲,务必邀我。”

“没有,哥奴本打算炮制罪证构陷王忠嗣,我劝住了。”薛白饮了一口梨汤,比茶好喝,继续道:“这般说虽然像是在与你吹牛,但此事是真的。”

“答允了右相哪些条件?”

“简单,不与他争太多权,只争一点点。”

李泌笑问道:“裴冕案,右相打算如何交代?”

“我不知道。”薛白脸皮厚,没显出半点不妥之色,“哥奴自有打算吧。”

李泌点了点头,道:“国舅拜相了也好,能多做实事,于社稷有利。”

薛白道:“我也是这般想的。”

这场谈话虽没有如李亨所愿完全拉拢薛白,但李泌至少说服了薛白让杨党不再对东宫过于逼迫,以免西北动荡。

李泌唯有一点想不通,觉得太过顺利了。

他很快就明白了这是为何。

是日傍晚,李泌回到宅中,竟发现太子来访,不由十分讶异。

“殿下如何能来此处?”

李亨脸色很忧虑,开口满是苦涩之意,道:“因圣人命我查裴冕一案,特来向先生问计。”

他详细说了今日在兴庆宫的诸事。

李泌有一瞬间的失神,脑中迅速思考。

他以最快的速度,考虑过了牵扯此事的每一个人的立场。

杨党要的最简单,在朝堂上立足而已,因此薛白很快就答应了今日的请求,可见是愿意保王忠嗣;右相府则是出了一条毒计,想逼太子自罪、或罪于王忠嗣。

“殿下,圣人已经确定是殿下所为了。”李泌郑重道:“右相此举,几乎是挑明了说,人是东宫派人杀的,且圣人信了。”

“但不是。”李亨道:“那杀手不是我派的,是薛白…”

“回纥人是东宫臣属;老凉、姜亥亦出自东宫门下。殿下已无法向圣人自证,事到如今,心知肚明,只看殿下如何表态、圣人如何处置。”

“何意?”

“殿下要我直说?”

“你说。”

“好,圣人要的不是查案,而是一个理由,一个罢免王将军或处置殿下的理由。”

“哈?”李亨大笑,怒道:“我就知道,我说是胡儿杀的,他不信;索斗鸡说是薛白杀的,他还是不信。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早有答案,一说是我杀的,连证据都不要了,连脸都不要了!装都不装了!”

李泌默然。

事实很残酷,但确实如此。

臣子们各怀心思地炮制证据,到最后发现,天子就是不想听别的结果,等了一个多月,只等最后罪名落到东宫头上。

局面很糟糕,但李泌开口,却是道:“殿下,眼下并非最坏的情况。”

“先生有何高见?”李亨大喜。

“右相若对付王将军,则圣人必除王将军。但右相对付殿下,圣人却不会废了殿下…”

听到这里,李亨已经预感到他说的话自己不会爱听了。

果然。

“殿下只须与圣人坦诚即可破局。”

“坦诚?先生可想过我会如何?”

“泌愿以性命担保,必不至于废储。”

李亨僵住了。

他明白李泌的意思,他坦诚受罚,圣人的猜忌便可大幅减小,削弱东宫的手段则不至于太激烈。

打个比方,可能圣人原本要王忠嗣交出四镇兵权,如此一来说不定还能保留一个河东节度使之职以维持平稳。

代价是什么呢?

是将太子之罪公之于众,让一国诸君失去威严,甚至从此就被软禁。

李亨知道那昏君是如何想的,想活得长长久久,能活到儿子都死了,直接传位给皇孙更好。

只怕连李泌也是这般想的,所以才能说出“并非最坏的情况”这种话来,听得他心里发凉。

那是失望的感觉。

“先生…不能助我查出真相吗?”

“殿下分明看得清。”

李亨摇了摇头,转身便走。

他不可能去认这个罪,甚至那些人本就不是他杀的。但他也明白,指证任何人是凶手,圣人都不会相信。

好在,他也有办法破局。

是夜,张汀忽听得呼喊,赶到院中一看,只见李亨竟是端起一盆井水浇在自己身上。

“殿下?!”

眼下已过了中秋,最是容易风寒入体之际。

李静忠亦是吓得不轻,匆忙去抢来一张小毯给李亨披上,哭道:“殿下为何如此?!殿下的身体可是国本啊!”

“人不救我…我自救。”李亨牙关打颤,抱着毯子,喃喃道:“我不会中他们的圈套,我不查不认…他们奈我何…我是储君,还能无故废了我不成?”

张汀当即明白过来,连忙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