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装病原因(1 / 2)

加入书签

此刻朝中的确发生了大事!这要从大渊立国说起。

先帝曾是前朝威武将军之后,因前朝末帝荒淫暴虐,残杀了劝谏的威武将军,引得将军一家揭竿而起,直接反了。其他各地势力见此情景,趁乱立起了各自的山头,分割了前朝的疆土。

先帝的军队从西北攻入洛阳,顺利斩杀末帝,登上皇位。登基之后,大渊皇帝便向南方各州发去诰书,昭示天下。哪知道南方几州全都装聋作哑,更有甚者,诸如闵州和粤州竟然各自称皇,分别立了“南闵”和“南粤”的国号。

大渊满朝都被气坏了,可偏拿这两个地方没办法,因为在大渊和这两地之间还隔着蜀州、云州、贵州、湖州和江州,要想出兵攻打,就得经过这五地。

就在此时,大渊北部、西北和渤海北岛的异族军队趁着大渊边境陈兵空虚,同时侵入。大渊只得先搁置下南方的烦人事儿,一心一意地抗击北方一线。在先帝的心目中,北方属于异族侵略,必须得打回去。南方这些破事都属于内部矛盾,可以先缓缓。

等着先帝把外敌打退了,蜀州、云州、贵州、湖州和江州也先后自立为国,根本不认同歘家“家天下”了!

先帝看着那五国使者送来的国书,嘴里的牙都快被咬崩掉了,心里一个劲儿地骂着几个老匹夫真不是东西。但大渊初建国就迎来了关键之战,可以说举全国之力才艰难取胜,当时已是国库空虚,壮力锐减,民生凋敝,实在很难承受再开战的负担。如果那几个老匹夫串通一气,不求速胜,只怕大渊会被拖死。

看清现实后,先帝一脸平静地接受了对方的国书,并命鸿胪寺按照外来使节的待遇,给予他们应有的规制,并派了大渊的使丞随后前往南方各国拜会。

几个国家暂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互贸条约》,使得南北贸易重新开张,各地民生开始恢复。

先帝驾崩后,宣庆帝沿用了先帝的策略,以休养生息为主,与南方七国继续维持互不侵犯的局面,将主要的兵力用在北方一线的边境上。

去岁,北方草原久旱无雨,以游牧为生的北方匈奴和西北犬戎损失了大量的牲畜,又经历了一个饿冬,早已饿得眼放绿光,屡屡劫掠大渊边境的村庄。被劫之地,人烟全无,尸骸遍地,一片悲凉!

驻守北方边境的大将军为魏皇后娘家兄弟,便上书宣庆帝,蛮族此番为试探之举,大渊应趁蛮弱尚未结盟之时主动出击,将蛮族赶出漠南,以达到一战养半百的战果,且灭了北方的威胁,便可腾出手收拾南方了。

宣庆帝看了奏书面虽不显,却很心动,私下召见了兵、户、吏三部尚书商量此事。

兵部尚书自然是花国公,对于蛮族恨得直咬牙,就差挽袖子自己上了。

户部刘尚书刘跃也是跟随先帝的老臣,和花国公乃莫逆之交,站在皇帝跟前心中默算,这老伙计从先帝起兵之时就管着军需,是名副其实的‘钱袋子’。自先帝休养生息以来,国库渐丰,再加上南北贸易通畅,大渊国土比较辽阔,在贸易中占据着主要地位,近些年越来越繁荣,打一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更何况此时蛮族虚弱,若等他们结成联盟,有预谋、有计划地主动入侵,大渊就被动了。有便宜不占,绝对不是先帝的亲信!他转了转眼珠,遂禀道:“臣附议大将军上书,只要战不过一年,不会伤到大渊根基。”

吏部尚书贾培然乃先帝恩科探花,曾被下放西北宁州做知州,几年时间内便做出了一番政绩,使得宁州户籍之数几乎翻了一倍。人多产粮就增加了,连带着商业也发展起来了,让原本荒凉的宁州成了西部重镇。有此突出政绩,便被先帝调回京都吏部任职,到宣庆帝时被提拔为吏部尚书。他在心里也盘算了一番,若是三面开战对敌,除了正规军队以外,可征用的民兵和运输粮草辎重的民夫数量能有多少。

一息之后,贾尚书上步请奏道:“兵调以北,何顾以南?若南边趁机发难,大渊恐首尾不顾。且北战南安,百姓可通过贸易之线逃亡南方,到时南方人盛而大渊民虚也!”

“嗯,贾尚书所言极是!”

宣庆帝心中也有此顾虑,所以将两位将军的奏书留中不发。

花国公和刘尚书暗地里对了个眼色。

花国公上步奏道:“贾尚书所言有理,但有一点没想到,若大渊失利于蛮族之战,南北贸易必会受损,那几个老匹夫就挣不到钱了。若大渊被蛮族攻破,那几个老匹夫就会直面蛮族的威胁。这些年全靠大渊顶着北边蛮族,他们要是趁机发难,这不成傻子了吗?”

花国公这番话已经说得很露骨了,就差没拍桌子骂上了:南边几个老匹夫躲在大渊背后乘凉,还敢阴我们的话,就太不是玩意了!

刘尚书适时道:“可在开战期间暂时关闭南北民贸,只通官贸,严格盘查互市、码头和港口,不许百姓私逃,虽不能完全避免,也能制止一二。”

花国公听言,简直想给老伙计一个称赞,这心眼太损了。关闭民贸,固然会急死大渊的商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