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1 / 7)

加入书签

炎热干旱的三年里,不管是建造“蓬莱岛”还是进行全球幸存人类的迁徙行动,从时间上来说,是非常赶。

工厂的生产机器需要昼夜不停地生产各种产品,同时还需要留出空余时间,把机器打包运送到“蓬莱岛”,重新安装和调试后,不停歇地继续搞生产。

“蓬莱岛”的建造工人,不管是吊机师傅或是电焊工人,几乎都在高强度工作,虽然辛苦,但大家也知道他们的工作关乎到很多人的性命,因此都很努力地埋头苦干。

那些已经登岛的居民,也没有很多空余时间到处探索岛屿。他们要么去工厂上班,要么参与政府颁布的各项工作中。

比如移植花草树木到“蓬莱岛”的绿化带中;比如打扫各个街道的卫生等等。

这种忙碌的生活,使得很多人淡化了对天灾的担忧。尤其是已经登上“蓬莱岛”的居民,他们看见未来生活的环境如此舒适,再也不担心陆地坍塌这事了。

因为即便陆地坍塌,他们还有“蓬莱岛”,还有一口饭吃,有一个家可以回去,亲人、朋友都在身边,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仅只有地绕国人的心境起了变化,其他国家迁徙到“蓬莱岛”的国民,心境也从最开始的彷徨、无助变得安定、从容。

在这种安定的心态中,社会秩序也会建立起来,逐渐变得稳定。

即使有不法分子在登岛后,故意闹事犯罪,也很快就被无所不在的“天眼系统”拍摄到,然后警察立马实施抓捕,最后送进大牢里。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炎热干旱的三年终于来到尾声了,全人类迁徙行动和“蓬莱岛”的建造工作也即将收尾了。

当最后一批外国民众也登上了“蓬莱岛”之后,岛上的全区域广播第一响起,一道温柔的女声响起。

“热烈庆祝全人类迁徙行动完满结束!‘蓬莱岛’目前居住的人民一共有28.9亿,岛内目前已经划分了一百三十六个区域。”

女声先是播报了一些岛内的信息,随后宣布“蓬莱岛”即将起航,如果想要观看岛屿离岸的民众,可以打开电视机,收看“蓬莱岛1台”频道。

该频道会采用直播的方式,多个机位观看岛屿离岸的过程。

最后,女声有些哽咽地说道:“各位居民,我们要离开居住了几千年的大地了。那片广袤的土地母亲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如今她要走向生命的终章了。”

“在这个分离的时刻,请一起目送我们的大地母亲,感谢她曾经孕育了我们的恩情。”

这话感动了很多岛上的居民,地绕国的民众尤为深刻。

那片广袤的土地诞生了地绕国数千年的文明,哪怕经历了多次战火纷飞,哪怕地绕国在上世纪几乎走向崩分离析的地步。

最终还是在伟人的带领下,士兵们成功从敌军手中夺回每一分、每一寸国土。

战争没有打败地绕国人,也没有夺走地绕国土,但现在,地绕国人却要被迫抛弃这片有着深刻感情的大地。

此刻,他们就像是失去了母亲怀抱的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在举国迁徙前,钦承华曾经在国内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即使大地沉入了海底,总有一天,她还会重现海面之上。”

“在这之前,我们努力地生存下去,延续我们数千年的文明。大地重现的那天,便是我们回归的时候。”

“蓬莱岛”虽然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但对于深爱着那片广袤土地的地绕国人来说,终究是不能替代的。

老人常说“落叶归根”,那片土黄的大地便是所有地绕国人的“根”。人若是没有“根”,那就是“浮萍”,漂泊不定,没有来处,没有去处。

因此,地绕国人坚信他们总有一天会回归那片土黄的大地。

如果他们这一代回不去,那就下一代、下下一代,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后代子孙把他们的骨灰带回去,埋葬在那片大地里。

“大地啊,待我回去,后代啊,带我回去,让我长眠于黄土中,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吧!”

就像枯黄的落叶飘落到树根处,化作肥料,滋养大树茁壮生长,让它在来年长出更多枝丫,为过路的路人撒下一片树荫。

“告别大地”的过程很漫长,因为“蓬莱岛”的移动速度比较慢,一方面是体型真的很大,所有动力炉子都开到最大了,这座人工岛屿仿佛都没有移动过一毫米似得。

一方面是为了检查各个区域连接处的情况。这么多个区域衔接起来,在移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受力不匀的情况。

一旦检测到衔接处有问题,就必须马上解决。海上比不得陆地,浪潮的冲击力还是挺厉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