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当白起开始围困赵军时,昭襄王当即就察觉到白起的想法。老成的昭襄王心中自有沟壑,又不似赵孝成王那样优柔寡断,他没有犹豫分毫,果断地亲率河内军民到前线截断赵军粮仓和援军。而白起最终做出杀埋所有赵军的决定,昭襄王也一定心知肚明。可以说,最终是君臣二人一起合力完成了,这场惨无人道的杀戮。】

【长平之战是冷兵器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同时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秦国统一的趋势已经变得不可阻挡,持续数百年战争动乱的战国历史即将被终结,一个新的历史征程即将到来。】

【如今在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挖开青草覆盖的土层,那埋藏于地下的累累白骨,仍然能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它们无声惊悚地堆积在哪里,向和平年代的人们述说,那场血流成河的惊天大战,真实地展示了何为血流漂橹,伏尸百万。】

天幕上,累累白骨深埋在泥土之中,让秦王荡等人都有些不忍细看。而年纪尚轻,还未经历战争洗礼的嬴稷,则是被一堆堆白骨给吓呆了,脸色苍白地站立在路旁。

【“两千余载一词训,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数百年的征伐乱世,以一个最惨烈的长平之战达到了高潮。这是战国这个乱斗竞技场,酝酿出来的结果。长平之战,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从那以后,秦国统一的趋势已经变得不可阻挡。持续数百年战争动乱的战国历史即将被终结,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将到来。】①

嬴政不由想到,秦统一六国里遇到的最强大对手就是赵国,若是没有武安君坑杀四十五万赵军的决定,赵国带给秦国的威胁恐怕会更大,说不定秦统一六国的时间还会推迟不少。

诚如天幕里说的那样,长平之战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前面说过了昭襄王在执政生涯内犯了唯二失误,一个就是错误估计扣押楚怀王产生的不良结果。不过落安想了一下,也正是这个失误,让年轻的昭襄王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最后变得语文课本里的反派。而他做出的另一个失误,影响了白起的最终结局。】

【就在白起准备一鼓作气继续北上攻下邯郸时,昭襄王突然发出一道紧急撤兵令,让白起不得不停止脚步。长平之战的巨大失败,使得赵王的脑子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开始听从虞卿等良臣的建议。选择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用了一招反间计,遣赵使入秦离间应侯范雎和白起的关系。范雎和白起不合已久,于是向昭襄王建议先接受赵国的割地建议,日后再攻赵国。】

【范雎的话正好说中昭襄王的心坎,一方面秦国在长平之战耗费了太多精力,若此时再攻邯郸灭赵,国力不一定能承受得住;而一方面,他有担心白起功高震主。倘若白起拿下赵国,到时候又该如何封赏,只怕是封无可封。两相权衡之下,他最终下令撤军。】

【但是事后赵国却反悔了,因为赵国压根不打算割地。赵国学精了,表面上和秦国议和割地,背地里和其他诸侯国联合准备反秦。向来只有忽悠别人份儿的昭襄王,这次却被赵国欺骗了。昭襄王怒不可遏,发誓要血洗邯郸,他终于想起了白起的话,命白起领兵继续攻赵。】

【而这一次白起没有接令,反而劝说昭襄王攻赵的最佳时机已过,秦国再打是没有取胜的可能。昭襄王不信,让五大夫王陵带着秦军北上围攻邯郸。然而秦军打了近一年,不仅没有拿下邯郸反而损失惨重。】

【昭襄王别无他法,只能亲自到白起家中,请卧病在床的白起重新挂帅,并且表示若白起拿下邯郸,会加倍封赏,并且留下一句“如君不行,寡人恨君”。这哪里是请,分明是威胁白起。但凡能听懂秦王弦外音的臣子,都会爬起来接过虎符。不得不说昭襄王请人挂帅的方式过于生硬,若是向他的曾孙学一学,撒个娇什么的,武安君心里一高兴,说不定就答应了。】

再有一次无辜被cue的嬴政:......

在嬴政身后侍立的赵高,偷偷打量嬴政的脸色,大为疑惑不解:陛下只是赏个月色,为何脸色一阵红一阵青。

【古稀之年的白起自然听得懂,但他还是再一次拒绝了昭襄王的请求。因为相较于性命和封赏,他还有更看重的东西,那就是百战百胜的荣誉。白起征战近五十载,未尝一败。白起深知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秦灭赵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就算他此时开赴前线,也不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所以他宁愿死,也不愿挂帅接受失败的侮辱。】

【昭襄王气急,让王龁替代五大夫王陵继续攻邯郸,又加派十万秦军到前线。此时的赵国内部军民团结一心,外部有各国诸侯国支援,甚至还有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这回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的变成了秦国,秦军再次大败而归。】

【白起在听到秦军大败的消息后,叹气道:“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昭襄王本就因邯郸之战的失利而气恼,白起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他强忍怒气再次命令白起赴任,白起还是拒绝,哪怕应侯范雎三请四请都无法说动白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